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转运体减少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transporter,DAT)是否参与百草枯所致PD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小鼠纹状体区DAT的水平和黑质部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每天口服百草枯10mg@kg-1的C57BL/6小鼠,2个月后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纹状体区的DAT含量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减少42%(P<0.01),黑质部D......
作者:任今鹏;任惠民;蒋雨平 刊期: 2002- 01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β淀粉样前体蛋白mRNA在缺血半暗带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皮质半暗带和中心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转录水平表达规律.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剥取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区皮质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APP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半暗带APPmRNA在缺血后48h升高,缺血72h达到高峰,缺血1周后仍高于正常.缺血中心区APPmRNA在缺血后72h和96h高于正常水平.......
作者:陈元新;林祥通;殷信道 刊期: 2002- 01
-
颅脑肿瘤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8例颅脑肿瘤1HHMRS表现.结果:治疗前1HMRS显示:所有肿瘤NAA/Cho、NAA/Cr下降或消失,Cho/Cr明显升高.2冽行手术后放疗,其中7例出现放射性坏死,肿瘤残留或复发6例.19例仅行放疗或γ刀治疗.1HMRS显示,治疗后NAA/Cho、NAA/Cr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ho/Cr比值下降.结论:1HMR......
作者:周正荣;王玖华;刘宜春;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2002- 01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AD组和血管性痴呆(VD)组CSF中IL-6含量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血清和CSF中sIL-6R含量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②AD患......
作者:韩杰;王琳;张昱;许晶 刊期: 2002- 01
-
锂-匹罗卡品致癎幼鼠海马结构损伤的形态学及苔藓纤维发芽研究
目的:观察幼鼠致癎后海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成幼鼠癫癎持续状态模型,应用常规病理及电镜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同时应用Timm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苔藓纤维发芽的研究.结果:海马区神经元可见变性、坏死的改变,以CA1区、CA3区为重.Timm染色见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下锥体层苔藓纤维发芽增加.结论:①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幼鼠癫癎持续状态可造成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作者:吕晓明;高旭光;刘芳 刊期: 2002- 01
-
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癎大鼠行为及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颈部迷走神经干电刺激对癫癎大鼠行为及额叶、海马、杏仁核脑区放电的影响,为迷走神经刺激(VagusNerveStimulation,VNS)抑癎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手段,将电极埋入大鼠脑部双侧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记录VNS前后由红藻氨酸(KA)诱发复杂部分性癫癎大鼠脑电变化并观察动物行为的改变.结果:VNS后大鼠癫癎强直-阵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首次发作潜伏期延长,......
作者:田国红;杜芳;饶志仁;黄远桂;徐燕 刊期: 2002- 01
-
颅内动脉瘤栓塞结果与动脉瘤瘤体和瘤颈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与其瘤颈和瘤体的关系.方法:测量120例121个用可控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和栓塞百分比,并进行分析.结果:动脉瘤瘤体大小与瘤颈宽度相关.100%栓塞的和90%~95%栓塞的动脉瘤分别与≤80%栓塞的动脉瘤比较,其瘤颈宽窄和瘤体长径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值均<0.02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与动脉瘤颈宽窄和瘤体长径相关,瘤颈越宽、瘤体越大则越难......
作者:王大明;凌锋;李萌;张鸿祺;宋庆斌;郝蔓春 刊期: 2002- 01
-
锁孔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锁孔外科技术治疗17例颅内动脉瘤及脑肿瘤.方法:根据手术前影像学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计划,采用经翼点、经眉弓眶上及经乙状窦后锁孔开颅,游离骨瓣2.5cm×2.5cm左右,必要时应用神经内窥镜辅助观察.结果:术后17例病人均无与锁孔外科应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锁孔外科技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和微创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智;孙岩萍;张秀玲 刊期: 2002- 01
-
急性脑卒中头颅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头颅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48h内作头颅CT检查,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病变程度及疾病恢复状态,分析CT表现与预后关系.结果:CT表现为大面积梗死、中线移位、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死亡率明显升高,松果体移位者有早期死亡可能.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头颅凹表现可预测患者预后,并用于指导治疗.......
作者:许治强;梁燕玲;周伯荣;宋亭;江魁明 刊期: 2002- 01
-
Alzheimer's病和血管性痴呆特征的比较研究
目的:旨在通过对AD和VaD临床特征、流行特征和认知功能三方面的对比分析,为两者的病因学研究、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97~1998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确诊AD和VaD病人.结果:在四项心理测验FOM,RVR,DS和BD项中,只有BD项表现为AD高于VaD(P<0.05).AD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VaD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AD患病率自75~90岁以上呈倍数上升,而Va......
作者:周玢;洪震;曾军;黄茂盛;金美华 刊期: 2002- 01
动态资讯
- 1 以癫(癎)持续状态起病的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与脑卒中样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 2 奥卡西平治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Caspase-3激活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 4 以急性截瘫起病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5 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13例临床与影像学改变
- 6 连接蛋白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7 以脑梗死表现的3例神经梅毒病例分析
- 8 毒鼠强中毒致癫癎发作的临床观察
- 9 多发性肌炎合并周围神经病(附5例临床及随访)
- 1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 11 CDC1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 12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P27表达与垂体腺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关系
- 13 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 14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
- 15 亲细胞非均质分子脂质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
- 16 肿瘤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横断面研究
- 17 表现为重型脑膜脑炎的莱姆病1例
- 18 阿司匹林和脂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 19 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20 脂多糖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IL-6介导PC12细胞增殖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