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丙炔苯丙胺对鱼藤酮致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丙炔苯丙胺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方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鱼藤酮处理后给予不同浓度的丙炔苯丙胺,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功能及DCFH-DA检测细胞内ROS.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
作者:戚辰;刘振国;范国华;陈生弟;陆国强 刊期: 2006- 05
-
干扰素-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治疗作用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治疗作用.方法:从牛坐骨神经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制备免疫原注射入豚鼠双后足垫诱导EAN模型.将90只健康、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FN-β治疗EAN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
作者:高莉;刘健;祝延;陈强;陈波;刘良成 刊期: 2006- 05
-
术中B超辅助切除脑动静脉畸形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脑AVM患者接受显微外科治疗,术中病变切除前行超声检查,以定位AVM边界与周围脑组织结构关系;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15例患者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血肿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
作者:徐宏治;陈衔城;孙安;王怡;王勇 刊期: 2006- 05
-
培高利特和左旋多巴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培高利特(pergolide)和左旋多巴(L-dopa)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中用不同剂量的pergolide和L-dopa干预对MPP+所诱导的PC12细胞的影响.观察不同时点PC12细胞活力.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含量及细胞凋亡数.结果:0.01μmol·L-1pergolid提高MPP+损害的PC12细胞的生长,细胞活力升高.0.01和0.1......
作者:杨莉芹;邬剑军;王坚;丁正同;任惠民;蒋雨平 刊期: 2006- 05
-
托吡酯对戊四氮点燃慢性癫(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元活化在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托吡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戊四氮制备慢性癫(癎)模型,利用托吡酯干扰,选取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海马回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托吡酯组点燃率在27d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托吡酯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明显;而不同时间点该表达的增加程度,托吡酯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
作者:徐惠琴;朱遂强;郑荣远;王开颜;李安乐;杨学志 刊期: 2006- 05
-
Egb761对脑慢性低灌注老龄大鼠海马β-分泌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慢性低灌注老龄大鼠海马β-分泌酶活性的改变及银杏叶制剂(Egb761)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低灌注组和Egb761组,后两组永久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2VO),Egb761组术后用Egb761灌胃.采用荧光法于术后1、2、4和16周检测双侧海马β-分泌酶的活性.结果:和假手术组相比,2VO组术后各时间点β-分泌酶活性均上调(P<0.05);Egb761组的β-分泌酶活......
作者:张洁;闫福岭;管学能 刊期: 2006- 05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通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对血清VEGF、TNF-α进行测定,观察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7、14d的血清VEGF和TNF-α,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1、7、14d的血清VEGF和TNF-α含量......
作者:马建华;张小宁;杨新玲 刊期: 2006- 05
-
CT血管成像及血流灌注对脑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CT血管成像(CTA)与CT灌注成像(CTPI)相结合的技术探讨对脑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超早期治疗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行CT平扫,CTA和CTPI检查.对比观察梗死区和对侧对照区,梗死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数值;分析AICVD与CTA变化的关系.结果:30例AICVD患者,CT平扫10例短暂性脑缺......
作者:张丽华;于淑靖;张晓卫;杨潮平;陈岳峰 刊期: 2006- 05
-
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慢性脑缺血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在慢性脑缺血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慢性脑缺血模型,分缺血8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术后第8周时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Westernbloting检测大鼠海马胞核内PKAca及pCREB的表达.结果: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缺血组大鼠海马中PKAca及pCREB的表达与假......
作者:王丽;章军建;刘涛 刊期: 2006- 05
-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附3例报道)
目的:研究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的临床表现.方法:评价3例PPS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PPS的主要表现是新出现的肌无力、疲劳、疼痛和肢体及躯干缓慢进展的运动神经损害.PPS患者既往有脊髓灰质炎的病史,有部分或完全的神经功能恢复,有长达数十年的神经功能稳定期并除外其他疾病.结论:PPS是一种感染脊髓灰质炎后出现的缓慢进展性的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作者:沈黎玮;邬剑军;蒋雨平 刊期: 2006- 05
动态资讯
- 1 《神经流行病学》出版
- 2 脂化前列腺素E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 3 华东六省一市第六届神经病学协作委员会名单
- 4 大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与在体发育黑质结构的形态学比较
- 5 征订启示
- 6 端粒的合成与调控
- 7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 8 溴敌隆中毒后弥漫性脑出血(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9 椎管内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 10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百分率的影响
- 11 SPECT和PET显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12 α-核突触蛋白和自噬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 13 尿酸减轻6-羟基多巴胺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 14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附21例报告)
- 15 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癎模型丘脑中线核群中c-fos蛋白的表达
- 16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行为、病理和免疫的影响
- 17 非典型脑膜瘤和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初步分析
- 18 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附1例报道)
- 19 迅速进展性痴呆1例病例讨论
- 20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