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成人型与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
目的:报道2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CL)。方法:临床和病理学观察。结果:2例病人均有智能障碍,但ANCL同时伴有运动障碍,JNCL则伴有癫痫及性格改变。电镜下ANCL胶质细胞及神经元胞质内沉积物形式主要为脂褐素体,而JNCL主要为指纹体,同时有较多脂褐素体。结论:根据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超微结构特点可分出本病的成年型和青少年型。......
作者:卢伟;张海南;谭利明;朱凯云;许念桂 刊期: 2001- 01
-
维吾尔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8例病人进行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危险因素,又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家族史、夜间工作、高血压、喜咸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家族史、经常夜间工作、高血压、喜咸食可能是维吾尔族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丁兴国;岳峰;林峰;沙塔尔;方利文;赵福样 刊期: 2001- 01
-
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改变和近似弥散系数的时间演变规律
目的:确定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T)信号改变和近似弥散系数(ADC)的时间演变规律。方法:分析10l例脑梗死患者的135次DWI资料。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DWI为高信号,慢性早期多数病灶仍为高信号,慢性晚期绝大部分病灶为等或低信号。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ADC下降,慢性早期多数病灶接近或高于正常,慢性晚期明显升高。结论:脑梗死的DWI信号和ADC变化具有特征性的时间......
作者:周林江;沈天真;冯晓源;陈星荣 刊期: 2001- 01
-
丁螺环酮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改善共济失调症状的作用。方法:应用评分计分法观察丁螺环酮治疗24例共济失调患者3个月。结果:治疗前后共济失调评分,包括稳定性、协调性、构音、眼球运动各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
作者:邬剑军;蒋雨平 刊期: 2001- 01
-
大鼠失神样痫性发作时GABAB受体亚单位GBRla mRNA改变
目的:探讨GABAR受体亚单位在失神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AY-9944大鼠癫模型在失神样性发作时GABAB受体亚单位GBRlamRNA在鼠脑的表达。结果:大脑皮质,海马CA1、CA3及丘脑的mRNA表达均见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以大脑皮质及海马CA3区尤为显著。结论:GABAR受体亚单位GBRLA可能参与失神性癫的发病机制。这种受体亚单位的改变为筛选有效的抗癫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陆钦池;张毅;蔡琰;O·Carter SneadⅢ 刊期: 2001- 01
-
钾通道开放剂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K+通道开放剂对于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于右大脑中动脉夹闭前30n血,向鼠的侧脑室内注射K+通道开放剂,并应用生理病理学方法检测脑的缺血性损伤情况。结果:夹闭后4h,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缺血脑组织中MDA浓度明显升高(P......
作者:吴安华;李金铭;杨国瑞;王运杰;蔡宝江 刊期: 2001- 01
-
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
目的:讨论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及青春期垂体瘤23例,其中激素分泌性瘤17例,无分泌瘤6例。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内分泌障碍(83%),头痛(61%)和视路改变(43%)。肿瘤获大部和全切除21例。12例平均随访53个月,7例作过放疗,11例已工作或上学。结论:儿童及青春期垂体瘤以激素分泌性瘤和大腺瘤为主,临床除有成年人垂体瘤的表现外,尚有生长......
作者:鲍伟民;李士其;顾宇翔;杨德泰 刊期: 2001- 01
-
Dieldrin对PC12细胞的增殖及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有机氯杀虫剂dieldrin对培养的PC12细胞增殖及对其酪氨酸羟化酶mRNA(TH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毒物致帕金森病(PD)的可能机制。方法:以MPP+为阳性对照,用不同浓度(10-4~1mmol·L-1)的MPP+和dieldrin分别于预PC12细胞24h后计细胞数,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TH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MPP+和die......
作者:彭湘闽;任惠民;蒋雨平 刊期: 2001- 01
-
胸腰椎骨折减压手术后病人脊髓压迫症状的改善效果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伴神经症状病人的手术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病人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人的Frankel分级均上升1~2级有改善。骨折水平越低,疗效越明显,腰椎骨折显效率为40%,高于胸椎骨折。前路术的显效率为32%,后路术为17%。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人术后Frankel分级上升2级的可能性在腰椎骨折是胸椎骨折病人的21倍(P......
作者:姜晓幸;陈统一;袁超 刊期: 2001- 01
-
不同预缺血时间及间隔时间窗对CA1区锥体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缺血时间及间隔时间窗对CA1区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应用尼氏染色观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结果:3.5min前脑缺血再灌流7d前,1min的预缺血时间没有保护作用;2min预缺血时间,间隔6h对脑缺血没有保护作用,间隔1、3、5、7d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间隔15d对脑缺血保护作用消失。结论:2min预缺血时间导致脑内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变化,间隔时窗1~......
作者:张敬军;陈青;孙思琴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报道和文献复习
- 2 米诺环素对红藻氨酸诱导的癫癎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骨桥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恶性肿瘤的表达
- 4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原发性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应用
- 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脊髓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6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 7 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 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
- 9 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104例临床特点分析
- 10 加用高压氧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
- 11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12 微侵袭经眼睑入路手术治疗前中颅底脑膜瘤的初步探讨
- 13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14 18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研究
- 15 心厉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相关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 16 MRA基底动脉不显影是后循环缺血预后不良的影像学征象
- 17 维生素E对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 18 离子通道与癫(癎)
- 19 脑桥旁正中梗死研究进展
- 20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DKN2基因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