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时间窗内尿激酶溶栓、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脑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时间窗内尿激酶溶栓、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临床效果.方法:AICVD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17例.(2)尿激酶组:15例.(3)尿激酶+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组(下简称阻滞组):16例.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35.29%)比较,尿激酶组(60%)差异不显著,阻滞组(81.2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这种创......
作者:李英杰;武小玲;贾和平;徐谦;王振金 刊期: 2001- 04
-
实验性迷走神经诱发电位
目的:拟建立迷走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方法,为术前诊断神经源性高血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使用新西兰兔,将一对针电极刺入喉上神经作为刺激电极,经口硬腭水平的咽后壁刺入针电极作为记录电极,刺激波宽为0.1ms,频率5Hz,强度为0.9mA,叠加200次并记录.结果:从实验兔身上均可记录到3个正相波(N1~N2)和2个负相波(P1和P2);改变刺激强度,各波潜伏期会相应略有变化,但基本波型保持不变,切断喉......
作者:费智敏;邱永明;金萍茜;罗其中 刊期: 2001- 04
-
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62例MRI、DSA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结果:髓内隐匿型AVM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余各类型男性多于女性;髓周AVM、髓内AVF青少年多见,硬膜型AVF多见中老年;髓内AVM多位于颈髓及胸腰髓,AVF多位于胸腰段区域;髓内AVM急性起病多见,AVF多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结论:根据临床症状、起病特征可初步判断病变类型,争取早期正确诊断......
作者:邓钢;黄祥龙;陈星荣;滕皋军 刊期: 2001- 04
-
不同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35在中枢引致的相反效应
目的:在三叉神经主核(PrV)上检测不同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35的中枢效应.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运用M50.01μmol@L-1、0.03μmol@L-1及0.1μmol@L-1时,甘丙肽引发的外向性电流分别抑制32.8%、70.7%及77.6%,M351μmol@L一及3μmol@L-1使甘丙肽外向性电流分别增大28.4%及49.1%.结论:M35低浓度为甘丙肽拮抗剂,M35高浓度有......
作者:史明仪;吴一丁;周丽华;夏亦玲 刊期: 2001- 04
-
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
目的:观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以及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例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疗效判定用临床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法.结果: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1个月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激素冲击治疗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组的相对评分分别为27%、48%、81%.大剂量激素组、联合血浆置换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3周、1~2周.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作者:承欧梅;陈晓文;晏勇 刊期: 2001- 04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脑胶质瘤的中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中iNOS蛋白,分析iNOS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①对照组无iNOS表达,胶质瘤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62.5%;②低恶性与高恶性度肿瘤iNOS表达不同;③胶质瘤恶性程度与iNOS染色深浅及阳性细胞数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NOS产生的NO参与了胶质瘤从低恶性度向高恶性转化的发展过程,对实......
作者:周东;李龄;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林晓风;李贵福;詹升全;唐凯 刊期: 2001- 04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兔脑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的影响
目的:比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兔离体颈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内皮依赖的舒张的影响.方法:以血管条等长张力法测定ox-LDL、L-精氧酸(L-arginine,L-Arg)等对兔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ox-LDL(50μg@ml-1)明显抑制颈动脉经乙酰胆碱介导内皮依赖的舒张,而不抑制非内皮依赖的舒张.L-Arg可部分逆转ox-LDL密度脂蛋白引起的颈动脉内皮依赖的舒......
作者:周卫东;王拥军;马金城;魏岗之;赵凤丽;周茗;刘璐;李林 刊期: 2001- 04
-
儿童良性癫(间)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间)的预后。方法:对183例儿童良性癫癎进行了2~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156例(85.25%)脑电图恢复正常,其中143例经控制发作后已停药2~8年,均无临床发作.结论:良性癫(间)患儿可无家族史.脑电图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本病确诊率.经抗癫(间)治疗控制发作1~2年后,脑电图恢复正常者可以停药.及早诊断及治疗者,预后较好.本病患儿可无明显心理障碍.......
作者:何任;何伋 刊期: 2001- 04
-
亚低温对培养神经细胞缺氧状态下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亚低温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缺氧下的保护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分低温组(34℃)及常温组(37℃),缺氧相应时段观测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细胞活力,缺氧后4h的细胞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果:亚低温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延迟缺氧级联反应的过程,机制与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及对线粒体的保护有关.......
作者:傅泉;江博雄;裘明德 刊期: 2001- 04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ICAM-1的表达与粘附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性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2h再灌注2、4、12、24、48、96h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mRNA和蛋白表达,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缺血区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脑组织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微动脉内白......
作者:陈曼娥;张莉莉;周华东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 2 脑血管介入栓塞联合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高血运性脑部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 3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改变的临床分析
- 4 雌激素影响海人酸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癎)发作机制的初步探讨
- 5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β-淀粉样斑块的PET显像诊断
- 6 焦虑和抑郁症状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7 以海绵窦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临床研究(附1例报道)
- 8 胸腰椎骨折减压手术后病人脊髓压迫症状的改善效果
- 9 磁共振测量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核团体积的研究
- 10 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 11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 12 颅脑肿瘤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 13 超负荷血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细胞凋亡的研究
- 14 活化素A对致癎小鼠行为、脑电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 1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改变的研究进展
- 16 Alzheimer's病和血管性痴呆特征的比较研究
- 17 重组腺病毒介导HSV-TK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 18 癫癎实验动物模型
- 19 胼胝体病变-肝豆状核变性的少见脑部影像学表现
- 20 bF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