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附7例报道)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磁共振特点,血清、脑脊液变化及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脑膜血管型梅毒4例,脊髓痨1例,麻痹性痴呆1例,脑膜梅毒1例.头颅MRI异常6例,脊髓MRI异常1例,但无明显特异性.治疗后脑脊液蛋白、细胞数下降,血清及脑脊液TPPA无明显下降,血清及脑脊液RPR有不同程度下降.经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6例有效,1......
作者:陈静;苏惠琳 刊期: 2006- 06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辅助方法的应用
目的:探讨辅助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指征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血管内治疗辅助方法97例.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所应用的辅助方法并分类、归纳.结果:辅助技术应用的比率为12.05%,成功率为96%;因辅助技术应用直接导致死亡2例;术中使用辅助技术时继发血栓形成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辅助方法主要应用于宽颈囊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
作者:冷冰;毛颖;宋冬雷;周良辅 刊期: 2006- 06
-
人SNCA及其致病突变基因的逆转录病毒pEGZ/MCSHA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降人野生型SNCA基因,构建野生型SNCA基因及其致病突变Ala30Pro、Ala53Thr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人胎脑扩增SNCA基因,T-A克隆后测序.在此基础上利用单核苷酸差异引物定点诱变法构建其致病突变Ala30Pro、Ala53Thr的SNCA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用这些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宿主细胞.结果:PCR、酶切及测序......
作者:钱进军;程言博;刘春风;胡伟东 刊期: 2006- 06
-
rhG-CSF增加实验性脑缺血周围区的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梗死周围区的突触囊泡蛋白(synapstoph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rhG-CSF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梗死周围区SY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冶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脑缺......
作者:于炳新;吕传真;罗玉敏 刊期: 2006- 06
-
5-HT1A受体激动剂减轻GluR1Ser831磷酸化和改善帕金森病异动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细胞学与行为学效应.方法: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对模型成功的PD大鼠进行两套实验:第1套实验中3组PD大鼠接受每日2次左旋多巴(50mg·kg-1加苄丝肼12.5mg·kg-1)腹腔注射,持续22d.在第23天左旋多巴注射前,3组PD大鼠先分别接受8-OH-DPAT、8-OH-......
作者:巴茂文;刘振国;孔敏;杨红旗;陈生弟;陆国强 刊期: 2006- 06
-
以海绵窦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临床研究(附1例报道)
目的:探讨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表现为痛性眼肌麻痹、额部痛觉减退和视乳头水肿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复习了既往报道的19例类似病例.结果: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较早发现病灶,肿块或淋巴结的活检或穿刺是诊断的重要组织学依据.结论:恶性淋巴瘤是海绵窦综合征的一个重要鉴别诊断.......
作者:耿直;冯丽青;许丹;项静燕;沈洁 刊期: 2006- 06
-
9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我们分析了9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起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男3例,女6例)平均起病年龄(36.0±11.9)岁,均有疫苗接种或前驱感染史诱因.临床表现多样,很大程度取决于多发病灶的范围和部位,包括意识障碍或行为异常、头痛、肢体瘫痪、癫(癎)、高热.MRI均表现为颅内多发、斑片状病灶,T1加权低信号,T2......
作者:蒋雯巍;孙小丰;苏惠琳;蒋雨平 刊期: 2006- 06
-
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光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MTT法,体外观察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存活率改变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依达拉奉(15、30、45、60μmo1·L-1)对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荧光......
作者:潘永惠;赵节绪;樊丽超 刊期: 2006- 06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间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体内外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的趋化诱导作用,探讨SDF-1对rMSCs迁移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迁移实验及大鼠脑梗死模型体内移植,观察SDF-1对rMSCs的迁移影响.流式细胞术与RT-PCR检测rMSCs的CSC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receptor4,CSCR4)表达.结果:在SDF-1存在时,rMSCs迁......
作者:张志坚;张佳林;陈东平;苏东辉;刘春风 刊期: 2006- 06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Fasl在脑内表达的变化和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RP)后脑内Fas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A′-E)组和ASA(A-E)组,腹腔注射ASA80mg·kg-1作为干预因素,采用改良ZcaLonga线拴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再灌注6、24、48h和4、7d脑组织Fasl表达.结果:脑缺血2h,再灌......
作者:刘兴;曲方 刊期: 2006- 06
动态资讯
- 1 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癎模型丘脑中线核群中c-fos蛋白的表达
- 2 伴与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
- 3 皮质扩散性抑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 4 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 5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一届华山医院临床神经免疫学新进展(2015)学习班通知
- 6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 7 R-型钙通道阻滞剂对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流量的作用
- 8 神经活性剂的微囊(球)递释体系
- 9 脑内水通道蛋白-4的分布与其可能的调控机制研究
- 10 基底节区脑脓肿并发脑疝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预后
- 11 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
- 12 以急性截瘫起病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13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对特发性震颤与早期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 14 胶质细胞与神经变性病
- 15 入睡期脊髓性肌阵挛1例
- 16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
- 17 微创术治疗双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附8例报告)
- 18 脑胶质瘤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19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20 多形核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蛋白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