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的14例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变化、影像学异常、治疗及预后.结果:据脑脊液结果确诊神经梅毒6例,疑诊3例,非神经梅毒5例.治疗14例,有效10例(神经梅毒5例,疑诊者2例,非神经梅毒3例),无效2例,死亡1例,失访1例.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中TPPA转阴率低于RPR.3例头颅磁共振扫描异常,治疗后改善.结论......
作者:苏雅茹;王坚;蒋雨平 刊期: 2003- 03
-
半脑照射后早期海马神经元密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半脑照射后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密度变化规律.方法:采用4Mev的电子束对8~10周龄的雌性SD大鼠作半脑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5、15、30Gy.另设对照组(只麻醉,不照射).于照射后第3天,1、3个月分别计数海马CA2区神经元密度.结果:照射后海马神经元密度呈下降趋势,30Gy照射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半脑照射可使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密度下降,海马神经元密度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
作者:赵康仁;李学忠;田野;周旭平 刊期: 2003- 03
-
海风藤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海风藤提取物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的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利用TTC染色、HE染色、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观察海风藤提取物对缺血灶大小、血脑屏障、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及p53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海风藤治疗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明显减轻,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及P53阳性细胞的数量较未干预组显著减少,梗死灶直径也有减少......
作者:郭瑞友;于义英;方思羽;张苏明;杨渊 刊期: 2003- 03
-
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脑液压伤后行为和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脑液压伤后GM1与学习记忆、脑内一氧化氮、突触素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液压损伤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损伤组和对照组.观察伤后学习记忆改变,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突触素和海马、皮质及基底节区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治疗组学习记忆成绩高于损伤组,NOS、NO明显降低,治疗组海马CA1区突触素显著增多,皮质、海马和基底节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GM......
作者:崔尧元;张桂运;李秋平;张晓彪;张煜;胡凡;朱卫;周浩;江瀛川;余勇 刊期: 2003- 03
-
糖尿病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观察
目的:探讨血糖对黏附分子的影响及其在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LI合并Ⅱ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LI病人外周血白细胞的膜糖蛋白CD11b、CD18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两组病人比较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白细胞膜糖蛋白CD11b、CD18表达在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组;血糖与CD62p、CD11b呈正相关;CD62p、CD11b......
作者:朱梅佳;曹莉莉;李秀华;孙钦建 刊期: 2003- 03
-
胚胎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
目的:旨在探讨纹状体神经干细胞(striatum-neuralstemcells,strNSCs)的培养及分化鉴定方法.方法:选择性分离纹状体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和诱导分化,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查鉴定.结果:从胚鼠纹状体分离的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绝大多数细胞表达巢蛋白.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成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的蛋白.结论:用此方法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潜能,具......
作者:朱君明;毛宇震;黄福南 刊期: 2003- 03
-
顽固性癫癎的神经病理学改变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癎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方法:对35例顽固性癫癎病人采用皮质脑电图描记下致癎灶切除,切除的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病理报告:肿瘤10例;血管畸形5例;颅内囊肿6例;炎性肉芽肿3例;外伤性软化灶3例.余8例为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含铁黄色素沉积,淋巴细胞侵润等.结论:顽固性癫癎的致癎灶组织均存在着病理改变,且病理改变与临床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陈成雨;刘运振;王衍春;丁福忠;刘宜东 刊期: 2003- 03
-
脑膜瘤bFGF基因表达与增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膜瘤bFGF的异常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和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杂交和免疫组化对37例脑膜瘤进行bFGF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及Ki-67标记指数的检测.结果:22例Ⅰ级脑膜瘤bFGFmRNA有表达,6例Ⅰ级脑膜瘤无表达,Ⅱ、Ⅲ级脑膜瘤bFGFmRNA均有表达;bFGFmRNA总的阳性表达率为83.8%.放射自显影片经薄层扫描仪扫描,所得的比值显示,Ⅱ、Ⅲ级脑膜瘤的比值为0.......
作者:王金环;浦佩玉;徐新女;张又萍;刘宏胜;刘萍;祁建滨;李牧 刊期: 2003- 03
-
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方案与结果
目的:介绍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方案和实践的初步结果.方法:选择上海市18家三级和二级医院神经科推广该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各种特殊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规范化治疗后,上海市18家医院(1998年6月~2000年5月)6743例脑梗死,总病死率4.92%,较规范化治疗前下降18.3%;脑出血1924例,较规范化治疗前下降35.9%,住院时间从平均37.3d下降到25.7d,缩短......
作者:上海市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合作组 刊期: 2003- 03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相关因子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基因、叶酸和维生素B12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PCR-RFLP技术检测54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的MTHFR基因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及蛋氨酸负荷后血浆tHcy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结果:患者组中MTHFR基因T/T型及T......
作者:张哲成;高海凤;刘建国;张和顺;赵学惠 刊期: 2003- 03
动态资讯
- 1 柯萨奇B3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
- 2 尼莫地平对杏仁核点燃鼠模型脑内谷氨酸及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血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 4 Toll样受体配体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 5 脑血管痉挛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6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对共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趋化迁移的影响
- 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半暗带的定位研究
- 8 sICAM-1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变化
- 9 蛋白质转导域-激肽释放酶对缺糖、缺氧后再恢复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10 颞叶癫癎大鼠海马区NR2B/PSD-95的动态表达变化
- 11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电位研究
- 12 副蛋白血症性神经病
- 13 血清Mg2+在急性颅脑外伤中的诊治价值
- 14 脑积水分流术后并发视神经损害的分析
- 15 脑血管旁通路与脑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16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血清肌酶学改变
- 17 癫癎合并抑郁
- 18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非惊厥型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意义
- 19 神经系统中的心肌营养素-1及其受体
- 20 阿尔茨海默病脑β淀粉样蛋白的PET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