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超早期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高压氧(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以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为对象;以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容积为指标,对9和18h两种HBO方案超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评估.对不同时间缺血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HBO后神经功能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5d时梗死容积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织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和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超......
作者:薛连璧;王拥军;于秋红;张红霞;王春娟;刘亚玲 刊期: 2007- 06
-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改良神经干细胞培养基,11例人脑GBM标本中悬浮培养GBM的肿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通过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方法,确定其干细胞特征;通过核型分析探讨该细胞的肿瘤性质;将确定的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接种于不含生长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条件下分化的特点.......
作者:车晓明;崔大明;汪洋;施炜;刘天津;王柯 刊期: 2007- 06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腔隙性脑梗死及认知功能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浆Hcy水平以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①Hcy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Logistic回归证实Hcy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12;③Hcy水平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r=-0.552,......
作者:刘海艳;张哲成 刊期: 2007- 06
-
GFP+-大鼠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和Neuregulin-1的表达
目的:从GFP+-大鼠胚胎脊髓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NSC),观察NSC的分化功能和Neuregulin-1的表达.方法:从孕16d的GFP+-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球的Neuregulin-1表达及鉴定分化的细胞类型.结果:从大鼠胚胎脊髓能分离、培养出NSC.神经球能表达Neuregin-1和Nestin,并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作者:金进明;潘力;郑华;汪洋;孙燕;寿雪飞 刊期: 2007- 06
-
移植齿状回颗粒细胞重建海马神经网络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在培养的海马组织切片上迁移特征.方法:从生后3d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分离颗粒细胞层组织,分别移植到生后7d的宿主(野生型)SD大鼠海马组织切片的不同区域,施行共同培养6d,观察表达GFP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迁移方向和纤维投射.结果:当移植物移植到齿状回门区附近时,表达GFP的齿状回颗粒细胞迁移到宿主海马组织的齿状回门区和颗粒细胞层,并发......
作者:韩春锡;文善姬;河西奈保子;廖建湘;鸟光庆一 刊期: 2007- 06
-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癎)药物左乙拉西坦(Lev)作为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确诊有癫(癎)部分性发作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v治疗组与安慰剂组,Lev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并用QOLIE-31量表对两组癫(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所有患者在转入Lev开放性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QOLIE评估.结果:16周治疗期末Lev组癫(癎)部分性发作......
作者:吴洵昳;洪震;朱国行;王晋扬;虞培敏;吴冬燕 刊期: 2007- 06
-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MCP-1、MIP-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克生(Ida)对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豚鼠脊髓匀浆加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观察Ida0.5、1.5和4.5mg·kg-1剂量组对大鼠的EAE发病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应用苏木精-伊红和Kluver&......
作者:陈艳艳;郑荣远;王新施;韩钊;杨学志;朱振国;李剑敏;李勇 刊期: 2007- 06
-
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23例
目的:分析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对9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3例星形细胞瘤(56.5%)及10例室管膜瘤(43.5%),均于显微镜下肉眼全切除,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随访2个月至7.6年[平均(38±11)个月].末次随访结束时(失访者按出院前......
作者:莫万彬;杜贻庆;罗毅;周兵;王文波;周晓坤 刊期: 2007- 06
-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行为、病理和免疫的影响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Id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行为、病理和脊髓IL-12p40、IL-10、GFA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GPSCH免疫Wistar大鼠制作EAE模型,免疫后分别给予Ida0.5、1.5和4.5mg·kg-1.比较各组行为学和组织学的变化,用RT-PCR法测脊髓IL-12p40、IL-10和GFAPmRNA的表达.结果:与EAE组比Ida1.5mg·kg-......
作者:王新施;郑荣远;陈艳艳 刊期: 2007- 06
-
还原型谷胱甘肽拮抗6-OHDA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目的:探讨6-羟基多巴胺(6-OHDA)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毒性作用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其的拮抗作用.方法:取体重60~90g的SD大鼠股骨、胫骨及肱骨BMSCs,体外培养至传3代.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6-OHDA对BMSCs的毒性作用,相同条件下同时检测GSH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MTT显示GSH可使传3代BMSCs活性升高(P<0.05);6-OHDA可使传3代BMSCs......
作者:王恒会;罗蔚锋;包仕尧 刊期: 2007- 06
动态资讯
- 1 癫癎猝死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 2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发生机制初步探讨
- 3 辣椒素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其镇痛止痒作用
- 4 神经上皮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RNA的表达
- 5 多发性硬化患者Sp3基因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
- 6 血管外皮细胞瘤
- 7 20例难治性动脉瘤颅内外动脉搭桥结合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 8 帕金森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 9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AT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10 海风藤提取物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1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痛性强直痉挛发作的临床特点
- 12 生长激素促泌素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13 Ehlers-Danlos综合征患儿运动障碍与遗传和病理特征的初步探讨
- 14 脑血管病和锥体外系疾病的神经保护治疗
- 15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P27表达与垂体腺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关系
- 16 铜蓝蛋白的代谢和低铜蓝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
- 17 改良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
- 18 GM1协同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19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大鼠脑缺血谷氨酸载体GLAST mRNA和EAAT1的表达与其细胞分布
- 20 眼底樱桃红斑(唾液酸沉积症Ⅰ型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