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重症肌无力与细胞因子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以体液免疫介导为主、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间的平衡紊乱与MG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深入了解不同细胞因子在MG中的作用可以更加明确MG的发病机制以及对治疗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易芳芳;朱雯华;赵重波 刊期: 2014- 04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以头痛、癫发作、视觉障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为主;影像学表现多累及后部脑区,呈大致对称性、多灶性分布,但有多种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一般预后良好,病程可逆。对PRES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捷;赵重波;卢家红 刊期: 2014- 04

  • 斑马鱼在神经遗传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斑马鱼是常用的神经遗传学模式生物之一,拥有体积小、性成熟周期短、体外受精、胚胎通体透明等优点。斑马鱼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研究相关的细胞标记技术、组织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活性抑制技术等均已成熟,在神经发育和神经功能的研究、构建人类遗传性疾病模型等多方面均展现了广阔前景。对斑马鱼在神经遗传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赵婷;洪震 刊期: 2014- 04

  • 调节性T细胞及其免疫抑制机制

    调节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型,对维持机体免疫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有两种类型:天然发生的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前者在胸腺中发育;后者由外周幼稚CD4+T细胞衍生而来。调节性T细胞可利用多种机制抑制免疫应答,这些抑制机制可概括为4种基本的“作用模式”:通过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抑制作用,通过细胞溶解发挥抑制作用,通过代谢阻断发挥抑制作用,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或功能发......

    作者:程爱荣;程焱;孙保亮 刊期: 2014- 04

  • 癫癎合并抑郁

    抑郁是癫癎患者合并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约1/3的癫患者曾出现抑郁症状。抑郁和癫存在相关联的病理和解剖机制,如神经递质异常和海马萎缩,使得癫和抑郁在临床上的关联性有了病理和解剖基础。中国没有癫患者合并抑郁的诊断标准,建议使用NDDI-E量表或其他抑郁症筛查量表进行筛查。对于抑郁症状明确,且持续时间>2周的患者予以转诊精神科。抑郁症治疗建议应用抗抑郁药物,而不是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癫药物,一线治疗推荐5......

    作者:赵婷;虞培敏;洪震 刊期: 2014- 04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癫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技术。骨髓、脐血、脂肪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先后被用于治疗癫的实验。在癫治疗中,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癫病灶的生化环境和受体功能,也可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发挥治疗作用。本综述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癫的实验方法、移植途径和可能机制。......

    作者:陈晨;王开颜 刊期: 2014- 04

  •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长与发育特点,在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时对其身心的影响更加严重,但有关儿童(PTSD)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文中就儿童PTSD发病特点及其对脑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刘媛;伍亚民 刊期: 2014- 04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血管因素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因素贯穿于AD起病及进展的整个过程。AD相关的血管病变包括慢性低灌注、血管内皮炎症反应、血管新生及血管网异常、神经血管单元等。文中就上述方面的血管因素与AD病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田冰洁;魏文石 刊期: 2014- 04

  • 卵圆孔未闭导致反复跌倒发作2例

    临床资料病例1住院号:1035×××,患者女性,28岁。主诉“发作性跌倒2年”于2013年1月22日收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入院2年前工作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跌倒在地,持续约10s后自行恢复,整个过程中无意识丧失,发作前无心慌、气短,发作时无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等表现,发作后有心慌,全身出汗,手足发凉发麻,双腿发软,休息后缓解,未在意。入院前8个月中每月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跌倒,表......

    作者:贾蕊;刘蕊;杜亚娟;王瑾;罗国刚 刊期: 2014- 04

  • 血管性痴呆与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生化区别和诊疗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的生化检测新方法,观察AD与血管性痴呆(VaD)的区别以及AD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D患者(AD组)50例、VaD患者(VaD组)56例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3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和胆碱酯酶(ChE)水平的差异,应用胆碱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组被检者的血清磷酸化tau蛋白、Hcy、维生素B12和C......

    作者:李丽新 刊期: 201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