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研究
易兴阳;潘继豹;陈存木;池丽芬;张顺开;袁光固
关键词:脑梗死, 进展性卒中, 血液流变,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和分子流变特性的改变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28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在24 h内)作为研究对象,PIS的诊断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的增加来判断,并对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及白细胞聚集性(LA)、白细胞黏附功能(LAF)进行检测.结果:12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5例(27.3%)发展为PIS,PIS患者入院时IL-1、IL-6、TNF、sVCAM-1、sICAM-1浓度及LA、LAF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1).LA和LAF均与IL-1、IL-6、TNF、sICAM-1、sVCAM-1正相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IL-6、TNF、sVCAM-1、sICAM-1、LA、LAF是PIS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的异常,这种异常在PIS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