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6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52/R
邮发代号: 4-60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678
- 国内刊号:31-175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7例急性脑卒中合并COPD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COPARF组)、59例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CRF组)和6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对照组)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疗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6h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及3组患者病死率、治疗有效平均通气时......
作者:刘梅;蔡振林;邓星奇;李响;凌美蓉;周健 刊期: 2012- 04
-
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存在AS斑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1)组和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mg·d1)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个月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测颈动脉AS斑块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12和24个......
作者:赵晓晖;隋海晶;周媛;夏卫英;白青科;张渊;陈娟;杨娟;朱玉萍 刊期: 2012- 04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方法关联性研究进展
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特征性病理标志,并可能导致继发性神经元丢失和轴突退行性变.目前临床诊断主要集中在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评估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不能对临床前期AD做出有效评价,AD患者脑中出现上述病理改变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若能针对AD病理进展的病理标记物早期诊断和关键靶点进行干预,对AD的......
作者:孔艳艳;管一晖;郑平 刊期: 2012- 04
-
癫(痫)性人格改变研究进展
癫(痫)性人格改变是指在癫(痫)发作之后患者逐渐表现出的人格特质及行为模式改变,在癫(痫)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与癫(痫)首发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抗癫(痫)药物及病灶位置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人们对癫(痫)性人格改变认识尚不足,对诊断标准及评定方法更是缺少共识.本研究主要对癫(痫)性人格改变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邵慧杰;王开颜 刊期: 2012- 04
-
256排CTA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造成的临床表现多变.侵入性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颈部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MR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CTA)越来越多的被用作非侵入性检查的替代.256排CTA具有薄层、快速、高分辨的特点,联合全脑范围的CT灌注扫描(CTP)可以对颈部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并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现就256排CTA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中......
作者:葛亮;鲁刚;黄磊;张晓龙 刊期: 2012- 04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血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发现:①在认知功能损害前10年,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进程已经开始,该部分人群称之为临床前AD;②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访中发现,部分患者可进展为AD,对这些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有效遏制或延缓其进展为AD.目前,AD早期诊断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颅脑影像学及体液生物标记两方面,其中血液生物标记因标本获取简便,与AD病理过程联系较紧密,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而倍受关注,......
作者:徐旭华;汤荟冬;陈生弟 刊期: 2012- 04
-
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相关分析
目的:对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Fg)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45~89岁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结合TOAST分型对3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g予以分析.结果:①TG、TC、LDL-C水平随着年龄增高而降低(P<0.05);HDL-C、Fg水平......
作者:刘晖;石志革;尤年兴 刊期: 2012- 04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神经电生理观察
目的:充分了解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神经传导的特点.方法:对比35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干补钾治疗前后神经传导的远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F波、H反射的变化.结果:10例发作期存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l例发作期存在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慢或波幅低,F波、H反射潜伏期正常或延长;补钾治疗至血钾正常后,神经传导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以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障碍,有感觉异常症......
作者:王艳丽;王瑞洁 刊期: 2012- 04
-
司来吉兰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安全性
通过文献回顾,详细描述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司来吉兰的研究历史、化学结构、药动学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并从多方面阐述其安全性.司来吉兰10mg·d-1单药治疗能改善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徐缓/少动症状,延迟左旋多巴的应用,延迟疾病的进展.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合用可改善晚期PD患者症状,减少左旋多巴服药次数和剂量,改善和减少与左旋多巴剂量相关的症状波动.除PD外,研究发现司来吉兰能有效治疗儿童和成人......
作者:蒋雨平;蒋雯巍 刊期: 2012- 04
-
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的进展与解读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临床特点是病灶播散广泛.本文复习了近30年来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的进展,并作解读.......
作者:刘梅;蔡振林;蒋雨平 刊期: 2012- 04
动态资讯
- 1 侧脑室肿瘤22例临床分析
- 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 3 慢性硬膜下血肿伴钙化1例
- 4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平衡障碍关系的研究
- 5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模型的现状和展望
- 6 血清反应因子参与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诱导坏死样凋亡的实验研究
- 7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 8 <神经科学原理>出版主编韩济生
- 9 精神病患者颅脑外伤特点
- 10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
- 11 治疗帕金森病的不同药物对基底节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 12 血脑屏障损伤与脑小血管病
- 13 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14 癫(痫)猝死的相关研究新进展
- 15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
- 16 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 17 亲细胞非均质分子脂质对鼠脑胶质瘤局部治疗的研究
- 18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
- 19 糖尿病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观察
- 20 Caspase抑制剂与神经疾病